新闻中心
截至北京时间周一(4月21日)10:00,美元指数(DXY)在跌破99关口后,持续下行,最低触及98.4812,较年初110的高点累计下跌超10%,创2022年4月以来新低。这一跌势背后,是多重利空因素的叠加:
1.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强化:3月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已放缓缩表步伐,并暗示2025年可能降息两次。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4月21日重申“货币政策独立于政治干预”,但市场仍押注下半年降息概率超60%。
2.美国经济数据疲软: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至50.8,创历史第二低水平,短期通胀预期飙升至6.7%,为1981年以来最高。3月新屋开工、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等数据均低于预期,显示经济动能放缓。
3.去美元化加速:全球央行2025年增持黄金1300吨,比特币ETF持仓突破500亿美元,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虽仍达49.09%,但长期趋势已现逆转迹象。
此外,由于投资者权衡鲍威尔被解职的风险以及这可能进一步削弱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在亚洲假期交易清淡的情况下,美元兑几乎所有主要货币均走弱。鉴于特朗普此前曾表示欢迎货币贬值,因为这将使美国产品更具竞争力,他或许会对美元走弱表示欢迎。
展望未来6个月关键风险点:三大“灰犀牛”逼近
1.美债风暴倒计时
2025年美国将有9.19万亿美元国债到期,其中三季度单月到期规模达1.3万亿美元。若外资持有率持续下滑(已从60%降至30%),美联储可能被迫重启QE接盘,这将直接冲击美元信用。穆迪警告,美国AAA评级或被下调,融资成本或再增0.3-0.5个百分点,形成“债务螺旋”。
2.去美元化实质性突破
金砖国家正加速推进本币结算,中国与沙特的石油人民币交易规模已占双边贸易的15%。若数字货币(如央行数字货币CBDC)在跨境支付中取得突破,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份额可能从55%降至45%以下,引发全球资产重定价。
3.美国政治风险
特朗普通过关税战和汇率干预重塑贸易格局。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将加剧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美元指数或跌破90关口,触发市场对“美元霸权终结”的恐慌性抛售。
结语
美元正站在十字路口:短期政策博弈与经济数据的“真空期”可能引发剧烈波动,而中长期结构性矛盾(债务高企、去美元化、政治极化)将重塑全球货币格局。投资者需警惕三大风险临界点:美债到期潮、地缘冲突升级、美国关税政策转向。在这个“美元不再安全”的时代,灵活调整资产配置、拥抱多元化货币体系,或是穿越周期的关键。